1. 首页 / 殡葬百科 / 殡葬文化

你知道这些的殡葬习俗在疫情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 来源:网络百科
  • 时间:2021-09-07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不管是国内亦或是国外都有自己的殡葬习俗。印度人的殡葬习俗是亲属们聚集在恒河边火葬;犹太人则是在家里默哀七天;伊拉克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则是亲属们聚在一起清洗遗体后方能入土。


但是这些各国坚持了几个世纪的殡葬习俗正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巨大变化。



虽然3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葬礼指南中指出:遗体通常不具有传染性,但WHO给出的亲属不能接触或亲吻遗体的建议,加上各国政府的社交距离规定,几乎颠覆了这些的殡葬传统。


印度:恒河岸边空荡荡


3月15日,印度政府出台了最新殡葬规则,要求将葬礼现场的人数限制在20人以下,往日大型、公开的葬礼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为避免病毒传播,印度政府的殡葬规则还禁止民众给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遗体沐浴或进行防腐处理,拥抱或亲吻遗体。


疫情暴发之前,在恒河河畔的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此,举行日出、日落仪式,一般河岸两边也有大型的火葬堆,用来火葬已故者。大多数印度人相信,死后火化在恒河旁,或是将骨灰侵入恒河水中,就可以实现自我救赎。


媒体报道称,因为家人无法出门,印度死亡患者的骨灰大都堆积在火葬场。


哈里德瓦(Haridwar)是恒河边另一个比较受欢迎的朝圣地点。由于封锁,往日举行哀悼仪式的教士都出现短缺,教士协会已经要求哀悼者推迟来此地朝圣。该协会的主席普拉迪普·贾哈(Pradeep Jha)表示:“封锁解除之后,人们可以继续到哈里德瓦为逝去的亲属举行浸灰仪式。”



伊拉克:集体埋葬


在伊拉克,亲属们要参加清洗亲人遗体并准备埋葬的活动,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基督教,一般都需要在大型帐篷、清真寺或教堂进行三天的告慰。由于疫情,这种集会不再允许举办。


一位名叫阿卜杜勒·哈迪·马吉德(Abdul Hadi Majeed)的男子表示:“我花了8天才从太平间取回我父亲的遗体,现在,为他安排一场像样的葬礼实在太难了。”


作为军人的马吉德说自己父亲死于新冠肺炎,当地政府打算将自己父亲和其他众多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集体埋葬在巴格达(Baghdad)城外的一块田里,但是当地部落首领误以为尸体会传播病毒,不同意政府在此埋葬。


因此,身着防护服的准军事部队接管了这一差事,按照伊斯兰教的仪式在巴格达以南的圣城纳杰夫(Najaf)一个庞大的墓地为这些死者举行了集体葬礼。



巴基斯坦、土耳其和爱尔兰:不得直接触摸尸体


在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省份旁遮普省(Punjab)也出台了新准则,要求在进行伊斯兰教式清洗遗体时,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巴基斯坦一个的牧师理事会还呼吁巴基斯坦穆斯林在为死者祈祷时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在土耳其,只有家属才能参加葬礼前的清洗仪式,也只有近亲才能参加葬礼,领拜人需戴口罩并在安全距离内带领大家祈祷。土耳其政府已经禁止哀悼者接近棺材做最后的告别。


在爱尔兰,尽管有新规定,民众还是决心要表达哀悼。3月20日,一位老年人因新冠肺炎去世时,天主教教区居民在通往当地公墓的一条长达近两公里的路上排成一列,彼此相距几米,为死者送行。



法国和巴西:参加葬礼人数不得超过10人


疫情期间,许多开始限制参加葬礼的人数。在法国和巴西,政府都敦促人们将参加葬礼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巴西政府还明确表示,哀悼者彼此必须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这与传统数百人参加的葬礼集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色列:玻璃之隔的哀悼


以色列的一些医院为新冠病毒死亡患者的家属提供了新的告别方式。例如希巴医疗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修建了一个玻璃亭,用来放置遗体,死者家属可以通过玻璃看他们最后一眼。


以色列将葬礼人数需限制在20人以内,并禁止参加葬礼的人轮流共用同一把铁锹挖土抛向死者棺木的传统做法,以避免互相接触。以色列一些人还坚持着徒手挖土埋葬死者的传统,而且在以色列犹太教的殡葬传统里,他们不用棺材,而是用裹尸布将遗体一裹再一埋,为避免接触遗体,以色列用塑料袋代替裹尸布,死者遗体通常用两个塑料袋包裹后再埋葬。



菲律宾:葬礼缩短在12小时内


菲律宾以天主教为主,葬礼一般持续3~7天。疫情期间,菲律宾政府明令规定,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遗体必须在12小时内火化,除非宗教禁止火化。例如如果死者是穆斯林,则应在12小时内根据穆斯林的习俗将遗体装在密封袋里并埋葬在最近的穆斯林公墓里。



百年殡葬老店
一对一专业指导全程陪同办理快速了解白事办理流程
0411-96444